ABC作业成本法的几个步骤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4-10-08 点击数:

  ABC 作业成本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作业和成本对象

  识别作业

  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首先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将其分解为具体的作业环节。例如,在制造企业中,可能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包装、质量检验等作业。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流程分析等方法来确定作业,确保作业的划分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活动。

  确定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需要计算成本的产品、服务或项目。成本对象的确定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求来进行。例如,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成本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产品型号;对于服务企业来说,成本对象可以是特定的服务项目。

  明确成本对象有助于将成本准确地分配到相应的对象上,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二、建立作业中心

  作业分类

  将识别出的作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建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集合,它可以反映企业的某一特定业务流程或功能领域。

  例如,可以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个作业合并为一个生产作业中心,将质量检验相关的作业合并为一个质量控制作业中心。

  确定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它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每个作业中心都需要确定一个或多个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的选择要具有相关性和可计量性,能够准确反映作业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生产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可以是机器工时、人工工时等;质量控制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可以是检验次数、不合格品数量等。

  三、归集作业成本

  收集成本数据

  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上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上,需要通过分配才能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如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按照作业中心归集成本

  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作业中心进行归集,确定每个作业中心的总成本。在归集成本时,要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或重复计算。

  四、分配作业成本

  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

  根据每个作业中心的总成本和成本动因数量,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成本动因分配率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比率,它等于作业中心的总成本除以成本动因数量。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利用成本动因分配率,将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具体分配方法是将成本对象所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乘以成本动因分配率,得到该成本对象应分配的作业成本。

  五、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

  汇总直接成本和分配的作业成本

  将直接成本和分配到成本对象上的作业成本进行汇总,得到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计算单位成本

  根据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产量,计算单位成本。单位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利用 ABC 作业成本法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Tag: ABC作业成本法 知白APP 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