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个关于企业采用 ABC 作业成本法的案例。
一、企业背景
某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产品成本不准确、定价困难、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决定引入 ABC 作业成本法。
二、实施过程
确定作业和成本动因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了主要作业活动,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零部件加工、组装、质量检测、包装发货等。
针对每个作业活动,确定了相应的成本动因。例如,原材料采购的成本动因是采购订单数量;零部件加工的成本动因是机器工时;组装的成本动因是人工工时;质量检测的成本动因是检测次数等。
建立作业成本库
归集企业的各项资源费用,如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折旧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等。
根据作业活动将资源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例如,将设备折旧费用按照机器工时分配到零部件加工和组装作业成本库中;将人工费用按照人工工时分配到组装作业成本库中。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计算每个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分配率。例如,零部件加工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为 500 万元,成本动因是机器工时,总量为 10000 小时,则成本动因分配率为 500 元 / 小时。
对于每种产品,确定其消耗的各个作业的成本动因数量。比如,某款智能手机在零部件加工环节消耗了 200 小时机器工时。
根据成本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上。该款智能手机在零部件加工环节应分配的成本为 200 小时 ×500 元 / 小时 = 100000 元。
汇总产品总成本
将每种产品从各个作业分配到的成本进行汇总,得到产品的总成本。例如,某款智能手机经过各个作业成本分配后,总成本为 2000 元。
三、实施效果
成本核算更加准确
通过 ABC 作业成本法,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每种产品的成本。以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由于间接成本分配不合理,导致一些高成本、低产量的产品被低估成本,而一些低成本、高产量的产品被高估成本。现在,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成本进行定价,提高了产品的盈利能力。
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企业通过分析作业成本,发现了一些不增值的作业活动和成本浪费环节。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减少了采购订单数量,降低了采购成本。在生产环节,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减少了机器工时浪费。
决策支持更加有力
ABC 作业成本法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了更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例如,在产品组合决策方面,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成本和盈利能力,调整产品组合,重点发展高利润产品。在投资决策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分析作业成本,评估不同投资项目对成本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
总之,该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实施 ABC 作业成本法,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优化了资源配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