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作业成本法-汽车企业案例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4-09-20 点击数:

  一、案例背景

  某汽车制造企业,生产多种型号的汽车,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准确反映不同车型的真实成本,导致产品定价和决策出现偏差。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决定引入 ABC 作业成本法。

  二、实施过程

  确定作业中心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以下几个作业中心:设计研发、零部件采购、生产组装、质量检测、仓储物流。

  识别成本动因

  设计研发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是设计工时。

  零部件采购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是采购订单数量。

  生产组装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是机器工时。

  质量检测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是检测次数。

  仓储物流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是运输里程和存储体积。

  针对每个作业中心确定相应的成本动因:

  收集成本数据

  收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如一个月)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消耗等。

  分配成本

  根据成本动因,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车型上。例如,某车型在生产组装作业中心消耗了 500 个机器工时,而该作业中心的总成本为 100 万元,总机器工时为 50000 个,那么分配到该车型上的生产组装成本就是 1000000×(500÷50000)。

  三、结果分析

  成本准确性提升

  通过 ABC 作业成本法,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核算出不同车型的成本。例如,发现一些高端车型虽然产量较低,但由于设计复杂、质量要求高,在设计研发和质量检测作业中心的成本分摊较多,传统成本法下可能低估了其成本。

  资源利用优化

  企业可以根据成本信息,识别出哪些作业活动消耗了较多的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例如,如果发现某个车型在仓储物流作业中心的成本较高,可以考虑优化物流路线、减少库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决策支持加强

  ABC 作业成本法为企业的产品定价、产品组合优化和生产流程改进等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成本和市场需求,制定更合理的价格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

  该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实施 ABC 作业成本法,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优势。这一案例表明,ABC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