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ABC法控制作业成本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4-10-10 点击数:

  ABC 法即作业成本法,可通过以下方式控制作业成本:

  一、确定作业中心与成本动因

  划分作业中心: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将具有相似性质和功能的作业活动整合为一个作业中心。例如,将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仓储、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等作业分别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

  通过划分作业中心,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的作业活动,为后续成本核算和控制提供基础。

  识别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导致作业成本发生的因素,每个作业中心都有其特定的成本动因。例如,原材料采购作业的成本动因可能是采购订单数量;生产加工作业的成本动因可能是机器工时;质量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可能是检验次数等。

  准确识别成本动因对于合理分配作业成本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成本核算与分析

  核算作业成本:

  收集与各个作业中心相关的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和间接成本(如设备折旧、水电费等)。

  根据成本动因,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计算出每个作业中心的总成本。例如,通过统计设备的使用时间和机器工时等数据,将设备折旧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生产加工作业中心。

  成本分析:

  对核算出的作业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高的作业环节和成本动因。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方法,将不同作业中心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产品在生产加工作业中心的成本,发现某些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进一步分析可能是由于该产品的工艺复杂、机器工时较长等原因导致。

  三、成本控制措施

  消除非增值作业:

  对作业中心进行价值分析,识别出非增值作业,即那些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作业活动。例如,过度的质量检验、不必要的搬运等作业都属于非增值作业。

  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非增值作业,降低作业成本。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来实现。例如,采用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搬运作业,优化质量检验流程,降低检验成本。

  优化作业活动:

  对于增值作业,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例如,对生产加工作业进行优化,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废品率等。

  可以采用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等方法,不断改进作业活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效益。

  控制成本动因:

  针对成本动因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成本动因的消耗水平。例如,对于原材料采购作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降低采购价格、优化采购批量等方式来控制采购订单数量这一成本动因。

  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改变成本动因的结构,降低作业成本。例如,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减少对机器工时的依赖,降低生产加工作业的成本。

  建立成本控制考核机制:

  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作业中心和部门。建立成本控制考核机制,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对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能达到成本控制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总之,通过 ABC 法控制作业成本需要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作业活动和成本结构,采取有效的成本核算和分析方法,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并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考核机制,不断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